由于天然气不易储存,也不易运输,因此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全
过程,不仅仅是工业化力量驱动之下基于经济性和便利性的简单能
源替代或技术革新 乙炔气体报警器,更贯穿了供需双方对天然气能源价值、运输的
服务价值以及定价方法等,从“彼此理解存在巨大差异到获取谈判
共识”的激烈博弈过程。天然气产业链实现协调、均衡以及可持续
的发展,从经济后果而言,是一个上游资源方、中游管道或设施输
运方、以及下游终端消费用户三者之间共同承担和分摊风险的动态
机制的形成过程。制约于天然气的这些特殊性,目前世界天然气市
场并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的定价市场。
目前,世界天然气消费主要集中在三个地区:美国等北美地区
、中日韩领衔的东亚地区以及欧盟地区。天然气价格,一般分为井
口价、城市门站价和终端用户价。在市场结构方面,国外的天然气
市场一般分为垄断型和竞争型市场两类。“垄断型”天然气市场,
多采用“成本加利润与市场净回值”相结合的定价方式,“竞争型
”天然气市场,则根据竞争方式、竞争程度以及可替代能源转换便
利性等不同,采用“捆绑式”销售价格,或完全由市场自由定价。
天然气定价方式及市场化差距明显
目前,在北美、东亚及欧洲等三大区域性天然气市场中,定价
方式及其市场化差距甚为明显。
总体上,自2007年以来,两种相反的力量博弈,决定着世界天
然气价格的走势:一方面,由于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区与消费区分布
“极不均衡”,加之陆地管道天然气对于运输管网的依赖,价格话
语权被迫分享给管道过境国;尤其是,由于地缘政治、资源国加紧
资源控制等因素影响,2008年以来,天然气资源的垄断性促使天然
气市场价格上涨迅猛。
而另一方面,持续过剩的天然气供应,或将迫使天然气价格脱
离“与石油价格挂钩”的定价机制。近年来天然气开采量急剧增长
,超过了消费增长的速度。根据《BP世界能源统计(2009)》统计数
据,以2008年为例,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了2.5%,达到30187亿立
方米的历史高点;但同期,全球天然气产量却增加了3.8%,为
30656亿立方米这一产量增速高于过去10年平均增长速度,当年已
呈现产大于需的局面。
与供需基本面宽松相背离的,还有紧紧“挂钩原油”的
LNG贸易价格。近年来,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走高,LNG价格也随着
走高。
“长协”天然气价格动摇
在跨国的天然气贸易中,欧洲的天然气贸易价格情况最为复杂
,乙炔气体报警器定价公式的形成也极富层次。从气源来说,除了欧盟地区内部自
产沿海天然气以外,欧洲地区也大量进口俄罗斯管道天然气。近年
来,由于地缘和其他因素的交织,形成了天然气供应的多次中断等
不确定性能源战略风险,因此欧盟各国也将天然气能源的气源“获
得”的目光进一步向东扩展,甚至瞄向了数千里之遥的中亚和里海
各国丰富的天然气资源。此外,2008年以来,由于中东等地的海外
液化天然气(LNG)供应增加和全球范围内的天然气等气体能源供应
过剩,欧盟各国从中东等国进口液化天然气(LNG)的比例也在迅速
提高。进入2010年,由于美国等北美开发页岩气的创新技术日
渐成熟,欧洲一些甚至积极开发本国和本地区的非常规天然气
,以谋求从气源等资源端提高天然气能源供应的战略安全。
但由于管道天然气长期供应合同仍以原油期货价格作为主
要定价因子,近年来,“长协”天然气价格条款修改的呼声也日渐
高涨。以德国为例,作为欧盟中经济体规模巨大,发展势头稳
健,政治经济影响力不同凡响的,德国也是欧盟中最重要的俄
气陆地管道天然气进口国之一。德俄已签订的天然气贸易长期供应
合同中现货比例仅为15%,定价主要挂靠原油期货价格。但
2009年以来,天然气价格与原油期货市场的走势“背离”
趋势明显。由于天然气生产过剩,2010年度在场外和交易所内的天
然气现货价格均有下降,但与德国天然气进口商意昂能源集团
(E.ON)天然气长期合同供应成本挂钩的原油价格已经上升将近80%
。德国经济学家认为,世界天然气供应基本面的过度宽松,与
原油市场的高位盘整局面,正在进一步脱节,与原油挂钩的天然气
长期供应合同的价格劣势日益明显。2010年,与原油挂钩的天然气
长期供应合同价格预计比现货市场价格高出50%以上,2011年这一
差距甚至将扩大至62%。而且可能还会持续几年。为此,意昂能源
集团多次要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(“俄气”)修改定价条款,降
低俄德天然气贸易价格中与原油期货价格“挂钩”的比例。此
外,其他“俄气”的大型欧洲客户,包括法国GDFSuez、意大利ENI
等,也像德国意昴一样,在经济危机期间要求将部分天然气按照现
货价格销售。
|